我知道了
何处是江南?

张永祎

“江南”,长江之南也。古指长中下游的湖南、江西一带。现代意义上的江南,主要指苏、杭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地区,历史上称之为江东,因为长江在这一段略呈南北流向,所谓“无颜见江东父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最好的注解。其实,人们常说的江南,已不局限一种地理概念,而变成一种文化概念,是包括吴文化、金陵文化、扬州文化、徽州文化等在内的一种水乡文化。

江南水乡,水乡风情,因水而秀,因水而丽,水是江南的命脉,水是江南的灵魂。“长江之水天上来”,到了江南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江河湖海连成一片,水网纵横,水道交错,四通八达,不择而流。2200多年前秦王置钱唐县,到隋文帝设杭州,五代吴越、南宋时被定为国都,应该说全赖钱塘江的因缘滋润!公元前333年,楚大败越,筑城石头山,置金陵,这个所谓“六朝古都”、“十朝都会”,难道不是千古秦淮的庇荫造福?同样,周庄、同里、角直、乌镇、南浔等古镇也是应“水”而生,芳华绝代!特别是那白墙黑瓦、深深的院落,那临水的老街、沧桑的古桥,那弯弯的河道、咿呀的乌蓬船,还有那惊艳千年的昆曲和摄人魂魄的评弹,哪一个不是因为水的灵性和智慧而让人梦回萦绕、难以抵御?

 

水墨江南,如画江南,是杏花春雨、小桥流水?还是笙歌回楼、桨声灯影?其实更具人文情怀的还有江南园林!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退思园等,耳熟能详,百看不厌。“笼天地于形内”,措万物于“园”中,亭、台、楼、阁、廊、榭、桥、舫、軒,一山一水一风景,一花一木一陶然,通过抑景、对景、借景、框景、漏景、夹景、镜景、移景等压缩方式,把水波荡漾的灵动,迷朦深厚的韵味,清丽弥漫的气息等“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可不是吗?有多少时光可以重来,只有江南园林愿意静静地等待,这里消逝着昨日的岁月,也凝结着曾经的风景。每个园主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格,每个园林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学,如果将其还原成“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儒道思想,却有着殊途同归的人生追求。所以,当你走进园中,移步换形,看到那鱼池、假山、回廊、飞檐、花窗、疏竹、红花,踏着那一级级青青的台阶时,跫跫足音中回荡的也许就是他们“荷锄向田,躹躬南阳”的退隐致趣。

诗情的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是挥之不去的梦。苏东坡《望江南》“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屈大均《梦江南》“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杜荀鹤《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相似在渔歌。”多少神驰遥想都被化成了源源不断的诗词歌赋,尤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为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不要惊醒杨柳岸,那些缠绵的往事,已化作一缕诗句消失在远方,谁不曾梦里几回缠绵?谁不曾笔下饱蘸深情?这里有“土生土长”的张若虚、范仲淹、秦观、吴敬梓、顾炎武等,也有“千里赴会”的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欧阳修、苏轼等。他们虽都有属于自己的“格式塔”,不管是庙堂之高的失意,还是江湖之远的诗意,江南都有恰如其分的诗媒文坯,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情动于衷而行于言,借景抒情、寄情寓景,成了他们信手拈来的集体无意识和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甚至总不停地慨叹“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恰恰也证明了江南是最适宜文人的地方,许多文人也因此成就了江南许多美好的传说。

在古老朴拙的雨巷里,飘逸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美丽女子,一把油纸伞撑开了似水柔情,一袭旗袍穿出了万种风情……如此国色天香,如此楚楚动人,既得力于戴望舒先生追光摄影之笔的纤毫毕现,也来自于人们对江南美女的神韵洗练和全部想象:白晰、细腻、清秀、深情、含蓄、细腻、惆怅、秀美、软浓,一驻影,一回眸,一娉婷,一流苏,嫣然一笑百媚生,万千粉黛无颜色,这哪是人们终身难忘的最美风景啊,分明是绵延千年、回味不尽的江南意境!有多少书生从中读出了“有颜如玉”的一见钟情?又有多少女子倚窗远望等来的却是泪洒空闺的黯然神伤?“沈园柳老不吹绵”凄婉爱情中的女主角唐婉,“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的苏小小,还面对淫威、宁死不屈的桃花扇主李香君,如此婉约恋人像江南烟雨一艳经年,这般极致情调似江南古曲千转梦绕。还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鼎力助夫、击鼓退金兵的梁红玉,“我见青山多妩媚”的柳如是,更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伟岸的书写,有志不分男女,巾帼不让须眉,劈波斩浪,惊世骇俗,同样让人感到心生呼啸,荡气回肠!

江南,是一首动人歌,一杯醉人酒。“醉里斜阳寻”,看不尽的是烟雨青山,听不完的是吴歌越调,小桥流水轻河岸,别里声声慢,最是一袭江南情,如灵丹一点,深入骨髓,刻在了古老厚重的城墙上,溶在了曾照古人的月光里,响在了铮铮入耳的古筝旁,也荡在了绕梁三日的美味中。据说朱棣迁鼎北京,带去了许多扬籍厨师,淮扬菜系以浓醇兼备、咸淡适中、调和南北,一呼百应,一举成名!何处是江南?何处不江南!美在于寻找,美在于发现。美在于感悟。江南,是属于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梦!

(作者系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政策法规处处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