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尔
胡磊蕾是一位优秀的曲艺作家, 由她创作(或参与创作)的曲艺作品,获得过各类奖项五十多个,其中包括“中国曲艺牡丹奖”三个;“中国评弹艺术节金奖”三个。
胡磊蕾创作上的成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胡磊蕾现象给曲艺界带来的启迪,至少可是从三个方面去考察与分析。
一、从艺术教育的角度看胡磊蕾现象。
胡磊蕾是真懂评弹、真爱曲艺的曲艺作家。她初中毕业之后,便考进了苏州评弹学校。师从邢晏春等多位老师学习评弹表演。她毕业之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也是在苏州评弹团从事评弹表演与创作。
胡磊蕾后来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戏文系和南京大学中文系,并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MFA)。2016年,她还赴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接受过培训并在英国开展了文化考察活动。据此,可以说,她是一位既懂得评弹艺术又学习、研究过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萨特以及汤显祖、关汉卿、曹禺、老舍的曲艺人。
据我所知,在中国的曲艺界,拥有像她这样的教育经历的人,不是特别多;具有像她这样的知识结构的曲艺作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人获得的第一个启迪是:
曲艺高端人才的培养,既要使之懂得曲艺本体,也要使之知晓艺术史论。在这个问题上,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同样重要;艺术实践与人文基础缺一不可。
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胡磊蕾现象。
胡磊蕾是国家一级编剧,创作了《徐悲鸿》、《赛金花》、《绣神》、《雷雨》等一批优秀的、可望留得下来的作品。
但是,胡磊蕾对文艺批评、曲艺批评也有浓厚的兴趣。2015年,她参加了全国首届文艺评论骨干研修班的学习,发表过《曲艺批评的价值与尊严》《试论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在戏曲艺术中的呈现》、《文艺评论当为人民服务》等论文,并担任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曲艺杂技委员会的副秘书长。
在我国的文艺界,创作与批评从来都是由两拨人操持的。在艺术理论界,创作论和批评论,也一直是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搞创作与搞批评的,大多不怎么来往,甚至互不买账,甚至相互诟病。这个毛病,可能是受到了西方艺术界的影响。西方的批评家,为了显示其批评的公正性,非常忌讳与作家、画家一起喝咖啡,更不用说交朋友了。其实,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一直认为创作与批评虽然术有专攻,但也是不可分割的。例如《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就认为:“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所谓“操千曲”,就是“下海”开展艺术实践。
通过对胡磊蕾的创作道路的分析,本人得到的第二个启迪是:实践与理论是作家腾飞的双翼;创作与批评是可以同时兼顾、相得益彰的。
三、从曲艺发展的角度看胡磊蕾现象。
胡磊蕾的主要作品,固然是苏州评弹,但是我们也发现,她也创作过快板与评弹、评弹音乐剧以及舞剧、苏剧、大型滑稽戏等其它样式的作品,并获得了含金量很高的奖项。显然,胡磊蕾是具有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
曲艺需要继承,需要有人坚守;但曲艺也要发展,需要有人做出探索与创新。本人认为,不同曲种的嫁接,如快板加评弹,是探索的路径之一;曲艺与戏剧的联姻,也是创新的一条路径。即便是把曲艺的元素、曲艺的特色、曲艺的精华融进了其它艺术品种,也值得鼓励和褒奖。因为采用这种方式,让曲艺在另一个载体中获得了美的绽放,赢得了生命的延续。
总之我认为,胡磊蕾的优秀作品固然值得研究,胡磊蕾的成才之路以及她对曲艺发展做出的种种探索,同样值得分析。作为她母校的教师,我对胡磊蕾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到由衷地欣慰并且表示祝贺!期待她再出好作品,再做新探索,再做新贡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