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沉默的军人荣耀

黄小秋

 

那天,我整理公公的衣柜时,一本全韩文的小册子意外地映入眼帘。这本泛黄的小册子显然历经了岁月的洗礼,上面印有一枚奖章的图像,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公公珍藏的究竟是何等宝贝?竟如此小心翼翼地收藏,连丈夫也未曾见过其真面目。

我迅速拍照发给懂韩文的朋友求证,朋友很快发来了译文。原来这本小册子是一本三等功证书,而上面印着的奖章则是朝鲜政府颁发的三等功银质勋章!这一发现让我震惊不已——公公,竟是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抗美援朝老兵!然而他在生前却从未向人提及这份荣耀。

凝视着证书上的勋章照,我的思绪飘回到女儿三岁那年。那时,因她哭闹不止,公公拿出几枚徽章来安抚她。其中一枚铜质奖章上清晰地印着“抗美援朝纪念”的字样。

那是我初次得知,公公不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民,更是一位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老兵。《上甘岭》中的英雄,竟然就在我身边。我深感敬意,请求他分享往事。公公却谦逊地表示,他17岁时便成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兵,由于年纪尚小,首长安排他在后方修铁路,并未真正参与前线的战斗,自己感觉未有贡献,不足挂齿。

我又追问,每年政府都会上门慰问援朝老兵,为何从没来慰问公公。他的神情变得严峻,陷入了沉思,似乎在追念那些冲锋陷阵的战友们。过了好久,他才缓缓回答:“是我自己跟政府提议不要慰问的。我能够活着回来,儿孙满堂,非常幸运了。那些在前线永远回不来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家属更需要抚恤……”

在抗美援朝的硝烟中,美国的战机频繁投掷炮弹,铁路成为了它们的主要轰炸目标。抢修铁路的勇士们,在敌机的呼啸与炮弹的威胁下,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稍有疏忽,就可能被无情的炮火永远地留在朝鲜的土地上。然而,公公却对这些艰难与危险轻描淡写,他更在意的,是未能与敌人正面交锋的遗憾。

丈夫曾在军中度过十几年,看到立功证书时激动不已,嘱咐我珍藏为“传家宝”。在丈夫的深情回忆中,我得以窥见公公更为丰富的生平轨迹。脱下戎装的他,原本在林场担任着场长之重任。但他目睹家乡深陷贫困之中,便毅然辞去场长一职,甘愿回到故乡当农民。担任村长时,他身先士卒,引领着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修建马路,并用自己的粮食接济乡亲们缺粮的艰难。公公的一生都保持着军人的秉性:在战场上,他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在故乡,他不计名利,公正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其实,这枚在铁路战线上获得的军功章,与前线战士胸前佩戴的并无二致,它们同样闪耀着浴火英雄的光芒。但公公把自己的付出当作天经地义,却把这份军人的荣耀看得很淡很淡,以至于他故去几年后,我才在无意中发现了这份沉默已久的军人的荣耀。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或许还藏匿着无数古朴的功勋章与泛黄的证书,它们不仅铭刻着历史的痕迹,更承载着一份永恒炽热的军魂。那些英勇拼搏、浴血奋战的老兵们,虽然已渐行渐远,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夜空中最为璀璨的星辰,永远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