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小巷子的烟火流年

邹娟娟

烟火人间,冷暖流年。

冬季本是光秃秃的,光秃到一眼万年,不经树木,不经屋宇,直径望到遥远的天空。但小巷子却大相径庭,煞是热闹。

一大早,霜冻未化的路面车水马龙。那些早点店热气蒸腾,座无虚席。包子店里,大人小孩围着高如宝塔的蒸笼点着心仪的包子,冷不丁,一个手捧托盘的服务员喊道:“两碗馄饨,两碗面条,三盘干丝哦!”说着就来了,四海碗的面条馄饨、三盘干丝流水线一样轻轻移到了各位餐客的面前。烧饼摊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烧饼师傅洪胖子雇了两个徒弟帮忙和面,擀皮,包馅,压饼皮和烤烧的活是师傅亲自上阵。人挨着铁皮桶外一尺多,都感觉热得沁出了汗。桶里火红一片,火星调皮地往外窜。洪胖子戴着厚棉手套,钳着大铁叉,将擀好的面饼慢慢往里送,临近桶壁,再用手用力一拍。一个一个地送、贴,等一面焦黄,用铲子翻个身烤另一面。一锅烧饼得两分钟。因口感好,味道正宗,好多老顾客都要起大早排队来买。

除了包子、鱼汤面、草庐烧饼,小巷子里还有香脆的油条、麻团、油墩子、千层饼、杂粮煎饼和酒香四溢的酒酿米饼、松软的老酵馒头。晨练的、上学的、上班的、逛街的、买菜的,都要买上一两样,有的在店里吃,有的带回去合着豆浆吃。香香、暖暖的食物下了肚,浑身是劲,一天的生活也开始活色生香起来。

早上及大半个上午,人最多的当属菜场,特别是进了腊月,各种荤菜、海鲜、时蔬都扎堆儿摆着,还有烤着炖着卤着的熟食,一会儿工夫就卖完了。冬天嘛,吃多少都不觉得过分,养膘养体。人们笑盈盈地走着,买着,菜场里扬起一串串笑声。

偶尔也会有炸炒米的。一般是老人做这活,一把小板凳,一台炒米机,一个木箱子,上面摆着炸好的爆米花。小孩们都喜欢现炸的,就站着等,眼睛盯着鼓胀胀的“肚囊”。老人抓起玉米棒芯,往锅底添草,再用力摇手柄,“呼——呼——”火苗立刻绽成了一朵花。终于,只听老人喊道:“准备响了!”铿锵的声儿带着回音。回音一收,就是炮竹般的巨响,那肚囊松散开来。解开收口,轻轻一抖,便蹦出了黄灿灿,香喷喷的玉米花。

小巷子的烟火气不仅体现在饮食上,还有许多接地气的店铺或小摊。比如修鞋摊、报亭、修车摊、制衣店、披风手套摊等。陈记修鞋摊紧靠菜场,家里几代都是制鞋、修鞋的好手。很多人直接将鞋子丢在摊位上,再去买菜。等买完菜,鞋子也修好了。陈师傅又把老伴喊来帮忙修补衣服,换换拉链。新时代虽然网购便利,人们还是保持简朴作风,这也让老陈一家得以在小巷子忙碌不休。“当当当”“叮叮叮”的敲击声,连同报亭边间或的车铃声、修车摊的“噗噗”声,在巷子里悠扬回荡。

巷子里有两家超市,对面而建。每天都有打折的商品,门口的扩音喇叭不停地播报特价商品,早上和晚上是老百姓逛超市的高峰期。

还有一处公园。下午四点,那对炸臭干的夫妻准时来到路边摆摊。随着热油噼里啪啦煎炸着臭干,坐在公园里的人会三三两两地买几块,解解馋。这豆腐干闻着臭,吃起来回味无穷,又酥又香又有嚼劲。

这时,整条巷子又慢慢热闹起来。沥青路展开手臂,迎接着放学的、下班的、送快递的人。人们行使在这条熟悉的路上,来来往往,脚步坚定而有力。

生活从来不是轰轰烈烈,信马由缰,细水长流的烟火气才是丰富的人间,也应了那句老话,平平淡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