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生
江南,有太多的山水名胜,李塔湖根本就不显眼。她静静地躺在茅山山脉的瓦屋山下,三面环山,半公里长的大坝筑在山之间。说是湖,其实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一座水库,而我还是称她为湖。虽然比不上太湖、天目湖,甚至也比不上附近的赤山湖、茅山湖,但总觉得她是乡里村姑,别有韵味。
周末,邀约几人环湖行。时至初秋,风依然凉爽,把原本平静的湖面撩起了绿波。此时已是丰水期,沿湖边已不能行走,只得在山中绕行。
湖名来自于不远处的李塔村,村名的由来却有一段有趣故事。相传太平天国战乱时期,河南一李姓男子拖家带口逃荒至此时,肩上的担子莫名其妙地塌了下来。男子重新担起,走了一段,又滑落下来,这样连续几次。难道是上天有意要我安身于此?于是决定安家落户,村名就叫“李塌”。因不雅,后改名为“李塔”。
寻着似有非有的足迹,便一头扎进了山的怀抱。茂密的山林,藤萝缠绕,古木参天。一棵棵粗大的松树尽显沧桑,耳旁松风阵阵,仔细看,也有松果散落在青草中。
风中裹着香气,芬芳馥郁,浅闻深嗅总嫌不够。一朵朵似雪的小花已挂满枝头,野性十足,引得小蜜蜂钻进花蕊中,贪婪地吮吸,也有的嗡嗡地飞来飞去,似乎还在挑选哪朵最香浓。
有花就有果。野山楂一片片的,没想到如此鲜艳。甜中带点酸的口味,禁不住多吃了几颗,回想那记忆中的美好时光。
一片板栗林吸引了我们,粗大的枝干向四周伸张,浓荫蔽日。这里盛产板栗,有时也能见到野生板栗树。正当我们说道着板栗时,忽然发现林中有人,一老汉正在劳作,以为是管护板栗的。上前一打听,原来是在捉蜈蚣。山中真是处处有宝。
行走在幽远宁静的山林,一片茶园掩映期间,可能是林场过去所栽种,现已荒芜。秋茶早已长成了叶片,但还是鲜嫩无比。望着眼前这纯天然的茶叶,禁不住采摘了一把,真想浅浅地品上这杯茶,慢慢回味光阴里的故事。
山里透着原始古朴的味道。正当我们沉浸其中,居然听到一阵响动,以为是别的队伍,于是招呼起来。猛然间,一头野猪的身影在林中闪现,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水漫到山脚,抚摸着葳葳的野草,也抚摸着一片水杉林。水杉笔直地立于水上,叶绿映在绿水上,更显翠绿,鲜妍悦目。不远处的野鸭悠闲地浮在水面,几只白鹭在青山绿水间嬉闹翻飞,野趣横生,仿佛就是一幅灵动的山水画。
湖虽没有名人足迹,但这里留下新四军抗日的身影。新四军水坝、枪械所、竹林医院等,无不叙述着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情景。翠竹林间,异常清凉,阳光透过留下了轻轻浅浅的影子,新竹初长成,明显粗壮。倚一根毛竹,静心闭目,任清风拂面,自在摇曳,让思绪飞向远方,恍若隔世。
浅滩处,一株株芦苇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柔滑俊秀,仿佛嗅到了粽子的香气。四周的方山、老人山、大王山……山山相连,汩汩泉水汇聚于此。作为秦淮河的源头之一,望着这清冽纯净的湖水,禁不住掬一口洗面,清爽宜人,这里的山水竟如此娟秀。
行走在长长的坝堤,微风徐来,碧波荡漾,群山如屏。山环着水,水绕着山,柔曲多姿,宛如一个偌大的山水盆景泛着淡淡的乡愁。
古有天意留人,而今更具魅力。家乡有这方山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