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最新著作《极简演讲集》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演讲稿合集不仅是对江苏省文学艺术的一次次精彩记录,也是一扇通向艺术世界的窗户。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将复杂、神秘的艺术问题讲解得清晰易懂,把艺术家们的特色、创作理念分析得明白晓畅,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艺术的魅力。本报特刊登作者自序以及书中——走向经典、群峰迭起、艺苑多娇、人文时空四辑中的首篇演讲,与读者共飨。
作者 章剑华
《极简演讲集》 章剑华著
自 序
由于工作岗位的缘故,尤其是担任江苏省文联主席后,我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为艺术家站台,在艺术活动上讲话。这些讲话,都是我自己撰写稿子,有的则是即兴而讲。几年下来,竟有上百篇。有人建议我结集出版,我也正有此意,便略加整理,名曰“极简演讲集”,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需要说明的是,我为什么把“讲话”改成“演讲”呢?人们通常把领导在各种场合的发言统称为讲话。如果细分一下,领导的发言,有的属于讲话,有的属于演讲。严格地说,讲话与演讲是有区别的。讲话往往是在会议上代表一级组织或一个团体发言;演讲一般是在各类活动、公众场合发表个人见解或意见。而我在许多场合的发言,基本上都是发表我个人的见解和观点,并不是完全代表组织的意见,所以称之为演讲更为合适。
对于演讲,许多人觉得难。首先难在写稿上。其实,写讲话稿也好,写演讲稿也好,都是把想要讲的话写下来。但写出来的话切忌是套话、空话、官话,切忌千篇一律、老生常谈,而是要有主题、有观点、有新意,还要有逻辑性、针对性和鼓动性。好的稿子是讲话和演讲的基础,而好的稿子往往出于自己之手,尤其是演讲稿更要自己来写,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观点、风格和个性。让秘书代劳,十有八九写不出好的演讲稿,即使写出来了也讲不好,因为不是自己深思熟虑的东西,不符合自己的语言习惯,讲起来就不会那么熟练与顺畅。所以,演讲者尽量要自己动手写好演讲稿。
写得好还要讲得好。演讲要讲,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死记硬背。演讲者要善于根据现场情况和活动对象,适时调整演讲内容,适当进行临场发挥,讲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如果能现场互动一下,那就更好了。
无论讲话还是演讲,要特别倡导说短话。我在演讲集前加“极简”两字,顾名思义就是简短。我的演讲一般很短,不会超过10分钟,稿子在1000字左右。至于演讲的技巧,我讲不出更多的来,只有一条:熟能生巧。要多学、多思、多写、多讲。当然,更重要的是多干。实践出真知。一个有经历、有经验的人,才会有思想、有真知灼见,才能真正发挥出演讲的水平来。
第一辑 走向经典
胸中丘壑笔底波澜
在美好的中秋时节,在美丽的云龙湖畔,尉天池书法艺术馆顺利落成并于今天盛大开馆了。
在尉天池书法艺术馆开馆之际,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尉天池书法集》同时面世了。在尉天池艺术馆的藏品和其书法集中,汇集了尉老从1968年呈林散之老师函件到2018年整整50年创作的代表作。在这里,请允许我选出其中四幅作品的四句诗文,作为对尉老书法艺术人生的描述与品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尉老在2009年创作的一幅作品,出自刘邦的《大风歌》,表达了刘邦回到故土的豪迈气概和无限感慨。今天我想套用一下,也写这样两句:“书风起兮云飞扬,名扬书坛兮归故乡。”我把这两句诗送给尉老,也许他不会接受,但我认为这是实至名归。今天,尉老不是“衣锦还乡”,而是“荣归故里”。为什么这样说呢?尉老曾获得过许多奖项与荣誉,而其中最高、最重的就是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授予的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奖,这是中国书法界对尉老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和最好褒奖。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尉老在2014年创作的一幅隶书作品,出自郑板桥题书的斋联。这正是尉老书法创作、创新的最好写照。尉老一生从事书法创作,已经60多年。纵观他的书法创作,可以说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求变、一直在创新,不赶浪头,不趋风气,自辟新路,进而形成了他如今“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的书法面貌和书法风格。一是大写意。汉字本来就是写意的,而尉老在写意的基础上再写意,高度简练,大胆夸张,去除枝蔓,挺拔主干,使作品爽利劲捷、流畅简洁、清隽意达。二是大开合。尉老的书法创作,遵循“中敛旁肆”的规则。收,收得住;放,放得开。纵向聚气,横向取势,八面出锋,纵横驰骋,使作品挥洒自如、游刃有余、酣畅淋漓、跌宕起伏。三是大气象。尉老的书法创作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无论是用笔结字,还是章法布局,皆为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既是自然造化,又是性情所至。有人说尉老的书法有旁若无人、独往独来的霸气,而我认为尉老的书法展示出厚实雄朴、匡正恢宏的大气。正是尉老书法艺术中的大写意、大开合、大气象,构成了他书法艺术的独特面貌和崭新风格,在当今书坛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尉老2013年创作的一幅作品,出自《红楼梦》的一句话。简略地说,就是实践出真知。尉老在书法艺术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与他的学养和经历是分不开的。大家知道,尉老是我国现代最早的一位书法教授,长期进行书法创作和书法教学,既有很深厚的创作功底,又有很坚实的理论功力。而且,尉老很早就走出书斋、走出校门,与社会广泛接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我曾经对尉老进行过一次访谈,在访谈中尉老告诉我,书法家要多接触社会,多深入生活,多吃五谷杂粮,也就是说要有多方面的学养和丰富的社会阅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尉老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创作相结合,把自己的学养与阅历渗透到书法创作之中,一改书斋创作、书生书法的老套路,使自己的书法之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远大。
“胸中丘壑,笔底波澜。”这是尉老在2012年创作的一幅作品,有多个出处的不同表达。也许这是尉老的自我表白。对于书法家来说,学养与经历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还有眼光与胸怀。有这样一句话:比大地开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开阔的是胸怀。有多大胸怀就有多大格局,有多大格局就能成就多大事业。具体到书法上来说,有多大胸怀,就有书法多高的品位与气质。尉老长期担任省书协主席,为我省书法事业的发展和书法人才队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是我省书法领域的一面旗帜。他为书为事为人,胸怀宽广,目光远大,气度非凡,深得江苏乃至全国书法界的好评与崇敬。他的眼光与胸怀,成就了他书法艺术的大气大度、博大宏达。
总之,尉老以其毕生的努力奋斗,取得了在书法创作、书法教学、书法组织上的三项重大成就,成为当今书坛的一座高峰。
借此机会,我要代表省文联向他表示感谢与致敬,感谢他为书法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感谢他为江苏、为家乡徐州赢得了崇高荣誉。
最后,我要引用尉老书法集的最后一幅作品的三个字“翰墨缘”来表达我的良好祝贺,祝贺尉老缘定江苏、缘牵徐州、缘注翰墨,以80岁的高龄、“80后”的心态,让生命之春与艺术之春永驻,再创书法艺术的新辉煌!
第二辑 群峰迭起
有界跨界无界
把书法和摄影放在一起办展览,那是一种新的尝试,正如著名作家赵本夫先生说的那样,是跨界,是混搭,是创新。
我认为,把书法与摄影结合起来,是一个从有界到跨界再到无界的过程。
首先是有界。书法和摄影有非常明显的界限,它们不是书画之间的关系,不是同一种艺术门类。书法是最传统的艺术,而摄影则可以视为现代艺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艺术;书法是抽象艺术,而摄影则是写实的具象艺术。
其次是跨界。所谓跨界,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艺术放在一起,结合起来。比如舞蹈与书法结合,武术与音乐结合,杂技与歌舞结合,等等。把书法与摄影放在一起展览,也是一种跨界。
再就是无界。无界比跨界又进了一步,深化了一步。跨界还是有边际的,是物理反应。而无界是无边际的,是化学反应。今天的展览名称是“无界”,可以看出策划者与创作者的用意,是想进行一种全新的尝试,达到“无界”的境地。所以,我们看到今天展出的作品,不是简单地把书法作品与摄影作品放在一起展览,不是两张皮,而是把书法与摄影揉到一幅作品、一个画面之中。这不是结合,而是融合。
一是内容的融合。就是书法的内容与摄影的内容要搭界。我看到有些摄影作品是佛教题材,书法也是佛教的内容;摄影作品是山水题材,那么书法也是与山水相关的内容。总之,摄影的内容与书法的内容完全是一致的。
二是形式的融合。有的作品是以摄影为背景,有的作品是以书法为背景,摄影和书法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把两个画面、两种艺术样式融合在一起,实现画中有字,字中有画。
三是色彩的融合。摄影色彩比较强烈,而书法则是白纸黑字,本不易融合,但今天书法的色彩做了变化,有暖色调,有冷色调,与摄影作品的彩色相吻合。
四是意境的融合。这也是最主要的、最深度的融合。作品要表达什么主题?要传递什么样的意境?书法和摄影作品要营造出同一个氛围,才能表达同一种心情。在这一点上,刘灿铭下了一些功夫,他在理解摄影者意图、意境的基础上,再将书法艺术融合进去,达到一种更新更好的艺术效果。
说实话,要把书法与摄影真正融合到一起,进而达到“无界”的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不能说今天的展览已经完全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这样的目的,但至少他们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单凭这一点就值得肯定,更何况他们的这种尝试与探索已经有所突破、有所成效。
艺术需要创新。我非常赞同跨界的艺术交流和融合。艺术的融合是艺术创新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刘灿铭先生和伍韬先生的这种融合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愿景。创新有风险,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让我们在不断创新中攀登艺术的新高峰!
第三辑 艺苑多娇
雕塑不仅仅是艺术
自2017年以来,江苏每年一个雕塑月,每年一个创作主题,每年一批精品力作,每年一场有特色的展览。这已经成为一个省级艺术品牌,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多年前,我访问欧洲,在每个城市中,都看到许多人物雕塑,我总是被这些人物雕塑所吸引、所感染、所震撼。我就想,在我国,在我们的公共空间,什么时候也有这样的人物雕塑、城市雕塑?
这也是我省成立雕塑家协会的原因与初衷所在。这次雕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个愿望。我们开始重视人物雕塑——从传统人物到现代人物,从普通人物到英雄人物。
在我看来,雕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
可以说,今天在我们面前呈现的29位“七一功勋人物”雕塑:
一个人物就是一个伟大的形象。一个栩栩如生的、我们熟悉的形象。
一个形象就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一个民族的英雄、时代的英雄。
一个英雄就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些雕塑作品最大的成功,不仅塑造了功勋人物的形象,而且刻画出功勋人物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难、更重要。
我去参观浦口老山那边的四方当代美术馆时,与我省著名艺术评论家讨论到现实主义创作问题。评论家认为,艺术创作,既要提倡“形象写实主义”,也要鼓励“精神写实主义”。对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我理解,“精神写实主义”既是创作者主观精神的表达,同时也是对创作对象即客体的精神表达。我们在艺术创作中,既要形象真实、神态逼真,还要挖掘和体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吴为山先生的写意雕塑,就是一种“精神写实主义”,他雕塑的人物,不是特别追求形似,而是注重神似——雕塑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唯有精神才能永生,才能永恒,才能真正长留于世,才能真正为世人所敬仰、所崇拜。
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毫无疑问,活着的是精神。
可以相信,今天雕塑的这些“七一功勋人物”,他们的形象和精神都将永恒。让我们在他们伟大精神的激励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雕塑我们自己的形象,作出我们为社会为人民的更大贡献!
第四辑 人文时空
连任的联想
在省第十次文代会上,我以全票光荣连任省文联主席。这是组织和代表对我的再一次信任与重托,这也意味着我将开启“文化人生”的“第四个十年”。
自到省里工作后,我先后担任省委秘书十年,省级电视台台长十年,省文化厅厅长十年,省文联主席十年。其中在文化厅厅长与文联主席任上兼任过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和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而文联主席的十年正在进行中。
我姓章,文章的章,命运将我与“文”字紧密相连。这“四个十年”,我与文字、文化、文艺结缘,须臾没有离开。
我属鸡。家乡有个说法,“鸡爬命”,说属鸡的人命中注定就是吃苦,就是要自己觅食。这种说法既对又不对。说对,的确我这几十年还是挺辛苦的。说不对,是我觉得自己的命运很不错,一直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文化工作还是文艺创作,我都是苦中有乐,乐此不疲。
我这个人没什么别的兴趣爱好,就是喜欢舞文弄墨。幸运的是,组织上一直把我放在与“文”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如果说我这几十年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那主要原因是能把工作与兴趣结合起来。当然,努力与刻苦绝对是必须的。光有兴趣,光靠运气,不努力、不刻苦肯定是不行的。
本来,我这个年龄的人,可以自由自在、潇洒超脱些了,而这次连任省文联主席,重任还是卸不下来。主席这职位,说虚也虚,说实也实。说它虚,不必去管一个单位的具体事务了;说它实,责任重大,要为全省文艺事业的发展带好头,把好脉,服好务,做好事。
在其位担其责。我要与主席团和委员会的同志们一道,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娄勤俭书记在省文代会、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努力承担起推动江苏文艺繁荣发展的职责,使江苏文艺始终走在全国第一方阵的前列。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电视剧《装台》,说的是为文艺演出搭舞台的故事。而我以后更多的工作是“站台”——为艺术站台,为艺术家站台,为艺术事业站台。
站台并不仅仅是出个面、捧个场、剪个彩、讲个话,而是要扎扎实实为艺术和艺术家服务,努力做到三个“实”:
办实事。最大的实事就是文艺创作。创作是艺术家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我们一定要继续倾力抓好全省的文艺创作,我自己也要带头做好文学艺术创作,多出好作品、大作品,力争出几部精品力作与经典之作。同时,搞好艺术活动,培养艺术人才,做好文艺惠民等。
讲实话。始终站在文艺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倾听艺术家的心声和老百姓的呼声,及时发现艺术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敢于直言,敢于担当,努力推动江苏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
求实效。讲空话不如办实事,办实事必须求实效。作为文艺工作者,拿什么去建设文化强省?拿什么去“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答案很简单,就是要拿出创作的行动,拿出优秀的作品,拿出文艺发展的实际成果。没有这些,就是一句空话,必将一事无成。
一切都是奋斗出来的。所以,现在我最大的想法与心愿,就是接续努力,做好工作,抓好创作,用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和可爱的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