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伏天读点清凉之书

马  俊

 

伏天炎热难耐,我们都想寻一丝清凉。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可如何才能做到心静呢?我以为读书是获得心灵宁静最有效的方法。沉浸在一本好书之中,人就仿佛慢慢浸入到清凉之水中一般,舒适畅快,轻盈放松。燥热与喧嚣在文字的洗涤中逐渐退去,清凉安宁如约而至。

那么伏天读些什么书好呢?那种比较晦涩或者烧脑的书,还有比较激烈和曲折的书,是不适合伏天读的。伏天应该读点清凉之书。清凉之书,在我看来就是比较平和闲适的书。清凉之书,内容应该清新自然一些,节奏应该舒缓一点。最好是带有草木清香的气息,或者隐含四季流转的线索,能够让我们在一方斗室中领略大自然之美。

我在伏天最喜欢读的是梭罗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最适合伏天来读,这本书简单、纯粹、宁静,堪称清凉之书。书中有月光和鸟鸣,有蓝天和湖水,有花草和木屋,有虫鸟和小兽……季节转换和风物变化之中蕴含着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作者梭罗用淡定悠然的语调,洞察万物之奥秘,表达他向往物质简单、追求心灵丰盈的生活态度。这样一本书捧在手里,即使窗外烈阳高照,暑气逼人,你的心也会一点点安静下来。

好的文字有强烈的代入感。“一觉醒来,正是冬天的早晨。万籁无声,雪厚厚地堆着,窗槛上像是铺了温暖的棉花;窗格子显得加宽了,玻璃上结了冰纹,光线暗淡而恬静……”读着这样的文字,仿佛置身在冰天雪地之中,清凉之意从心底漫上来。有时候我遇到自己喜欢的文字,还会轻轻地读出声来,这样来体会书中的文字创设的意境。文字在轻灵地舞蹈,梭罗的思想在悄然影响着我。我也像他一样,思考起人类应该有的生存状态。读书到了佳境,会忘了周遭环境。不知不觉间,我忘却了伏天炎热,觉得自己仿佛身处瓦尔登湖的冬天。跟随作者的脚步,在冬日里漫步,完全沉浸其中,心境怎能不安宁?“大自然在这个季节,显得特别纯洁……凡是在寒冷荒僻的地方,我们所能看得见的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因为他们有一种坚强的纯朴的性格——一种清教徒式的坚韧。”画面简洁,意境深沉,多么让人安静的文字啊!

伏天读书,还可以读些古诗词。我喜欢古诗词创设的氛围,“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读着这样的诗句,会觉得夏日多了几分可爱。在伏天,我尤其喜欢读清凉的诗句,比如写秋冬季节的诗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读着这样的诗句,觉得秋冬的肃杀之气隐隐而来。用这种凉意抵挡伏天的炎热,还真是不错的选择。人们都说,不读书的人可以活一辈子,而读书的人可以活两辈子。还真是如此,通过读书,我们在伏天想象寒冬,提前感知寒冬的气氛,这不等于把一个冬天过了两次吗?当然,别的季节也是如此。我们在冬日里怀想春暖花开,在炎热之际预设寒冬模式,把人生活成了两条线索。

伏天读点清凉之书,心静下来,世界就清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