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童声里的中国”在新时代的节拍中飞扬

第九届“童声里的中囯”优秀作品分享会

 

“童声里的中国”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大品牌”

 

南通通州“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

 

“新时代呼唤新儿歌”专家论坛在童声基地举行

 

“童声里的中国”活动于2006年创意发起,2012年,“童声里的中国”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大品牌”,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21、2022年“童声”歌曲连续两年登上央视“六一”特别节目的舞台。“童声里的中国”成为南通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全国各地纷纷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相继接待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新疆等地的团体坛560余批,近4万人次。

一、面向校园,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锦上添花

8月31日,“童声里的中国”的基地实验学校——通州区实验小学部分学生参与了一堂以“童声唱响中国”为主题的红色思政课。在学校大剧院,师生们以演、唱、读、讲等形式将“开学第一课”融入内心。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笑梅说:“‘童声里的中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好听、好记、好学,引领孩子向美向善向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岁月悠悠,歌声远扬。“童声里的中国”主题活动扎根南通,走出江苏,走向全国。一首首童谣温润心灵,汇成爱党心声和报国强音。

2006年,通州区的文艺工作者在学校调研中发现,流传在校园的儿童歌谣还是几十年前留传下来的老歌,甚至有传唱灰色儿歌的现象。

正能量不发挥作用,就会让负能量占据空间。通州方面决定编制适合儿童传唱的新儿歌,并发出“创作和推广新道德童谣”的倡议。

于是,首届“童声里的中国”新童谣征集活动从通州发起,很快得到全国响应,活动共收到稿件1.23万份,最终评出100首童谣,出版《童声里的中国·唱响荣辱观新童谣精品集》,2007年12月6日在北京首发。接着,新童谣传唱在南通、通州率先推广,各学校班班投入、人人参与,并带到家庭。随后,在苏州、南京、北京等地展开。此后,“童声里的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方向,拓展活动创新和精品铸造,由尝试探索走进基地孕育阶段。

2014年,“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在通州建立,基地设儿童音乐、儿童文学、儿童影视和少先队创研活动四大中心,承载创作、研究、展演、培训四大功能。同时,设通州区实验小学、通州区通州小学等作为实验学校,承担“童声”实验任务。

“童声基地”不断扩大和辐射教育感染作用,形成多方参与的良好态势,彰显“童声”品牌的生命力和生长力。16年来,“童声里的中国”成功举办10届少儿歌谣创作分享活动,发动征集40多万件歌谣作品,吸引了江苏省7000多所中小学广泛参与,得到了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的积极响应,掀起了一轮轮创作和传唱热潮,在道德和艺术实践中激励亿万少年儿童在实践体验中健康成长。

二、推出精品,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添砖加瓦

 一直以来,“童声里的中国”汇聚优良资源,促进精品打造。

“童声”即儿童欢乐的歌声,琅琅的书声,也是儿童爱国的心声,报国的强音。“童声里的中国”即少年儿童成长在祖国的怀抱里,从小热爱祖国,长大报效祖国。题面爽朗而鲜亮,题蕴深远而淳厚,焕发着强大的召唤力、向心力和感染力。

“中国的笑容里有我,我就是甜蜜的酒窝;中国的希望里有我,我就是未来的寄托。”2011年“七一”前夕,在全国“童心向党·唱支歌儿给党听”歌咏汇演的大舞台上,由著名诗人杨德祥作词,著名曲作家戚建波作曲的《童声里的中国》主题歌诞生。

“金果的爸爸太伟大了,我也要像金果一样,长大当一名好警察。”2021年11月10日,儿童剧《因为爸爸》在南通更俗剧院首演,崇川学校小学二年级的顾果看完后发出感慨。

该剧透过儿童目光看英雄,融合戏剧和音乐讴歌英雄。由“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南通艺术剧院出品,南通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出,是南通市十四五规划“塑造江海特色文化品牌”,并列入南通市重点文艺精品生产扶持项目。

该剧由著名编剧薛梅根据韩青辰同名小说创编,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副会长丁小秋任艺术总监,国家一级导演杨琨导演。剧中的“爸爸”以江苏南通警界英模尤建华等人物为原型,同名原著是 2017年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入选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入围“中国好书”,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

为满足新时代孩子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童声里的中国”不局限于少儿歌谣的创作。儿童电影《三袋米》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优秀推荐影片;动画片《孔小如》《小龙丘丘》在央视播出,荣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动画片奖。

“童声”基地推出的作品,充满时代气息、体现童真童趣、催人向上向善,先后出版了《“核心价值观沐浴我成长”新童谣精品集》《“唱响荣辱观”新童谣精品集》等20余部精品集。同时,创办全国首个少儿诗歌刊物《少年诗刊》,为少年儿童搭建了诗歌创作与展示、诗学交流与推广的广阔平台。

三、广泛传播,引领青少年在美育滋养下健康成长

 “童声”基地的儿童剧在孩子心中是名牌产品。原创音乐儿童剧《田梦儿》,自2015年首演以来,在江苏、上海一带巡演600多场,观众达60万人次。

田梦儿原型为江苏省美德少年,讲述了她跟随爷爷进城求学的感人经历,通过调换座位、爱心捐款、网吧围堵、寻找爷爷等生活故事,生动展现新时代少年风采与梦想。2017年3月31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现场五六百名观剧儿童感动得哭成一团。

与少儿歌谣创作大赛相呼应,“童声里的中国”积极构筑艺术实践的多样化平台,策划、发起、承办多项全省全国的大型少儿艺术展演评比活动。创意发起“全国儿童音乐优秀创作奖”颁奖展演活动,这是全国儿童音乐创作评选的最高奖项,为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儿童音乐创作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江苏省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从2015年起落户通州,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德艺新苗。

来自通州区实验小学六年级3班的张正一同学参与了二重唱《童心唱给党来听》的表演。今年暑假,他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寻访活动。他说:“通过看展厅、听故事、讲党史,我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每一位新时代少先队员都应该向祖国妈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此外,“童声”基地还举办《习近平讲故事》分享会、“童心追梦”青少年管乐交响专场音乐会等一项项活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心灵启迪和审美滋养。

“引领青少年在美育滋养下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童声里的中国”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融合、社会教育的补充,有利于携手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给全社会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政治生态环境,树立社会文明新风。”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樊小燕说。“童声里的中国”作品既紧扣时代脉搏,又贴近儿童生活,有利于正确的意识形态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对少年儿童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朴素情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儿童剧《田梦儿》进校园巡演

 

第十届“童声里的中囯”优秀作品分享会

 

儿童剧《因为爸爸》剧照

 

“童声里的中国”展厅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