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7日,由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淮安市文广新局和金湖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江苏省秧歌号子保护工作交流会在江苏金湖县举行。交流会上专家委员畅所欲言,为保护秧歌号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宝贵意见。其间,来自南京、苏州、扬州等省内十个地区的秧歌号子的传人们也来金湖表演,为到场观众献上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项目。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吴晓林,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郑泽云,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金湖县县委书记肖进方,江苏省文化馆馆长、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陈蜜,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丹,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调研员杨树发,淮安市文广新局局长杨斌等出席此次会议。
此次活动由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淮安市文广新局和金湖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旨在研究探讨新形势下非遗保护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金湖秧歌”等同类项目的保护,进一步推动江苏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会上,郑泽云在讲话中表示,秧歌是中国民俗艺术的瑰宝,可以说是最能够代表中国老百姓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各地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艰苦努力,通过抢救、挖掘、整理和研究,秧歌号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以秧歌号子为主题创作的一批文艺作品在省内外重大活动和赛事中频频获奖。希望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民间文艺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不懈努力,延续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精神血脉。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认清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和使命,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扎实的行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增强传承和创新意识,不断激发金湖秧歌号子的时代活力,使其成为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动力。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宝典,锤炼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石,打磨成人类文明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江苏省文联将本着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原则,一如既往地对精品项目提供支持,并组织协调相关协会和单位做好支持工作。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金湖县委书记肖进方介绍了当地在非遗项目保护方面的经验。他说,金湖拥有“金湖莲湘舞”、“金湖剪纸”、“金湖香火戏”等省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4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1个,县级非遗项目45个。政府已将“金湖秧歌”为代表的一批非遗项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全县发展整体规划和县镇财政预算,先后建成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政府部门着力“老中青”非遗人才梯队培养,实现从青少年到离退休人员全覆盖,不仅在县内每逢重大活动安排相应的展览展演,还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提高“金湖秧歌”等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培养文化传承的氛围。
研讨会上,原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戏曲专家金恩渠认为,金湖秧歌号子歌词朴实精巧,文学价值很高,体现劳动情感,演唱方式独特。保护传统文化,不仅是保存文件、曲谱、乐器,建档陈列,还包括活态传承,把一些濒危的、生存环境不在的尽可能保存,让后代谈到时仍有据可查。
据悉,金湖秧歌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参加上海世博会“江苏周.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音乐”等交流活动以旋律委婉、口语艺术性强、意境优美等特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