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曲坛百年写华章
纪念康重华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暨专场演出在扬州举行

本报讯   11月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曲艺》杂志社、江苏省曲协指导,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扬州市文联主办,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扬州市曲协承办的“百年华章”——纪念康重华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扬州召开。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旭东,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勾凤诚等出席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理论家、文化学者齐聚一堂,纪念缅怀康重华先生,研究康重华及康派《三国》艺术。

刘旭东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我们缅怀康重华,瞻仰这座丰碑,就应当像他那样,保有对艺术执着坚定、精益求精的精神;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不断发展创新,追求更高艺术境界;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提携后人。学习康先生的艺术魅力,研究和继承他的宝贵遗产,对于认识挖掘扬州评话的发展规律很有价值;纪念康先生,对于弘扬曲艺界优秀的人格精神和道德风尚,从而推动扬州乃至江苏的曲艺事业都大有裨益。

现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扬州评话专家、康重华故交费力,被称为“女三国”的扬州评话大师沈荫彭等诸多老艺术家回忆与康重华先生的交往轶事,从康先生学艺、表演、授徒等各方面讲述他的点滴,真切、生动的描述仿佛现场还原了康先生的音容笑貌,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带来一份珍贵的康重华先生手稿。这篇《艺海摸虾记》是康重华先生在43岁时应《曲艺》编辑部邀请,撰写的一篇总结表演艺术经验之文,从文章标题便可以看出他作文时谦虚谨慎的态度。文中回顾其从15岁跟随父亲学艺的一些经历,文章的末尾,康先生还不忘提醒读者:“大海摸虾,也许摸到的是一根杂草、一把污泥。尚望前辈们、同志们批评指正。”泰州市博物馆原馆长汪维寅也带来了一份康重华先生手写文稿的复印件,据传是康先生亲笔手书的“康三国特点”:“甜、黏、锋、辣,细得儒雅,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方口元(圆)说,吐字尖团分清,听德(得)入耳,出神入画(化)。”

扬州曲艺历史悠久,在中国曲艺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扬州曲艺数次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的节目奖、表演奖、新人奖等,并且主动走出扬州、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扬州曲艺的风采,这些都展现了扬州曲艺薪火相传的艺术生命力。“《三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瑰宝,能够传承下来很了不起。扬州评话为什么能一代代传承到现在?”刘兰芳认为,理论研究和代代相传是扬州评话发展缺一不可的“法宝”。

11月2日晚,还举办了“百年华章——纪念康重华诞辰一百周年专场演出”,沈荫彭、吴新伯、姜庆玲、马伟、袁国虎、刘芓君、夏炎、谭敏、赵松艳、殷健等优秀的曲艺演员登台献艺,带来扬州评话、扬州弹词、苏州评话、京韵大鼓、四川评书等不同曲种、各具特色但均以“三国”为主题的精彩演出,上演了一场中国曲艺《三国》会,向评话大师、康派《三国》传人康重华致敬。

(鹿  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