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青
艺术家简介
姚惠芬
苏绣艺术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
姚惠芬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从艺40年。从1991年至今,姚惠芬所创作的苏绣艺术精品几十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及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并荣获“江苏大工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被誉为“苏绣传人”“中华巧女”。 近十多年来,姚惠芬注重研究当代苏绣的风格和创新,首创了“简针绣”技法,并对中国水墨写意刺绣及人物肖像的创作进行了大胆深入的探索,创作了一系列具有高度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刺绣作品,在刺绣作品的刺绣技法和审美内涵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其作品已被大英博物馆、伦敦大学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艺术馆收藏。2017年5月,姚惠芬和她的绣娘团队所创作的系列当代苏绣作品成功入选并参加了“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开创了当代苏绣进入世界顶级艺术展览的先河,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左上:《园林组组画之虎丘塔》
右上:《园林组画之城市山林》
《水乡之晨》
《蒙娜丽莎》
《达芬奇自画像》
《写意牡丹》
《飞天意象》
《水月观音》
《骷髅幻戏图系列》
在当下苏绣艺界,姚惠芬无疑是一位多才多艺具有开创性的新一代艺术家。早在1995年,她就凭着一幅形神兼备的《张大千肖像》荣获了“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一等奖,被誉为“中华巧女”,由此,她开始担当起了当代苏绣领军人物的角色。
苏州是中国手工艺精华集大成的汇聚之地。几千年来的人文积淀,使苏州各个门类的手工艺得到了全面而又灿烂的发展,精品荟萃,名家辈出。就苏绣而言,清末以降,有沈寿、金静芬、杨守玉开一代绣风。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又有李娥英、朱凤、任嘒嫺引领绣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诸多新生代绣娘又脱颖而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姚惠芬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姚惠芬的刺绣作品充满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诗意与生命力。这些诗意与生命力来源于她的对刺绣艺术的主观感受和审美情感,从具体的形象个体演变为抽象的生命律动。她所绣出的作品,无论人物肖像、自然山水,还是花鸟虫鱼,无不印染着浓郁的苏式文化的意境和诗情,在人物造型、色彩层次、肌理笔触中贯注了作为刺绣本质内涵的唯美诗性。许多作品往往凸现出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细腻、多情善感的气质。这从她的《蒙娜丽莎》《素描少女肖像》《写意牡丹系列》《苏州园林组画系列》等作品中可见一斑。
处在当今现实世界日渐浮华与浮躁的环境中,姚惠芬的刺绣艺术为我们洞开了一方清丽、明澈、宁静又富于变幻的美好景象。近十多年来,姚惠芬注重探索研究平针绣、乱针绣技法之于当代人物肖像及写意水墨画的运用与创新,在人物肖像和写意水墨画的绣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其创作的相关作品无论在刺绣语言的深度与广度、变化与融合、节奏与层次上均有别于传统概念的苏绣技艺。作为一种对审美对象的创造,姚惠芬使用的很多刺绣技法与大多数绣娘所使用的并无二致,但她十分善于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领悟巧妙地结合到一针一线中去,从而表现出一片新的审美意境。当她绣出的作品与我们相见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往往会真切地感受到绣品中的那份纯洁、率真与精妙。这些作品能感动我们,引起我们深深的共鸣,并不在于其表现了什么真实的形象,而在于其有着我们所向往的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情感,在千变万化的绣境里,我们会发现美的创造与创新,会有感性的想象和理性的体验。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在四十多年的刺绣生涯中,姚惠芬一方面坚持了对传统苏绣技艺的全面继承和守望,另一方面,又不断用新的理念与技巧“尽精微而致广大”,提升和超越着苏绣传统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仔细观察她近几年的作品,我们发现她的刺绣艺术主题开始趋于“写意”和“简化”,刺绣语言趋近于“本源”与“本质”。作为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和任嘒娴老师的弟子,她在“写真”的基础上抽象出具有自我意识的“形式”“色彩”“虚实”与“格调”,让一幅幅作品既充满了传统苏绣的神采气韵,给人们的感受又不同于传统苏绣所展现当代审美意象。
姚惠芬在刺绣过程中每每能保持着“心”与“手”的有机默契与互动,让针和线随着自己的意念灵活表现,使其刺绣语言也越来越简洁明快、沉静自然,图象的精妙和意境的深远浑然一体,使当代苏绣的形式与审美有了全新的展示与诠释。
2017年,姚惠芬和她的绣娘团队所创作的系列苏绣作品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入选并参加了“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这是中国当代刺绣第一次进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顶级艺术大展,取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其中,由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设计,姚惠芬和绣娘团队创作的《骷髅幻戏图系列》一反传统刺绣的运针方式,重新构建一种全新的刺绣语言表现形式并赋予其当代艺术的审美形式与内涵。
在《骷髅幻戏图系列》的创作中,姚惠芬和绣娘团队以几十种传统刺绣针法构成了纯粹的图像形式,而这些形式又产生出了特别的审美内涵,使作品呈现出当代性意义上的奇异构图,其中全新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建构。在这个系列作品中,看不到传统苏绣中花鸟虫鱼、风花雪月的程式化构图,看不到“精细雅洁”的审美趣味,看到的却是矛盾冲突的语言构成、变形扭曲的画面张力以及“不同而和”的审美秩序。所有这些,都拉开了与传统刺绣审美经验的距离,具有了强烈的当代艺术的表现特征,引起了观者的心灵共鸣与震撼。由此,《骷髅幻戏图系列》的创作被认为是中国刺绣在和当代艺术的融合中获得承前启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继沈寿“仿真绣”、杨守玉“乱针绣”、任嘒娴“虚实乱针绣”之后的又一次苏绣的创新实践,是传统苏绣在重新回归本体性创作过程中全新的创造与升华,亦可被视作苏绣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姚惠芬是一位美丽、优雅、含蓄的苏州绣娘,而她的绣品就象苏州的园林一样,是精致的、风雅的。置身于她的刺绣艺术馆里,如果一边和她交谈,一边观赏她的刺绣,常常会油然而生这样的感觉:人如其绣,绣如其人。换言之:只有其人才能绣出其绣,其绣亦必出于其人。
生在刺绣世家,长在艺术环境,拜师学艺,勤奋刺绣,锐意进取,传承历史都沿着一条有序文化之路进行着。近百年来,从沈寿到牟志红,从杨守玉到任嘒娴,再到姚惠芬,刺绣艺术像一个生命的密码在悄然传递。而为了这个生命的密码的发扬光大,姚惠芬仍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如今,在姚惠芬的心中和手中,针线与书画摄影的融合不仅意味着刺绣可以表现视觉艺术的所有形式及相关审美,而且,在文化的高度上也能成为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映,使刺绣艺术的现代精神成为可视的现实。在历经四十多年的勤奋之后,姚惠芬的艺术作品带给我们分享的除了精妙意境之外,还有大家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