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与时代共奏鸣的指挥生涯
石中光的音乐艺术

艺术家简介

石中光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新中国第一代指挥家。他曾指挥瑞典皇家芭蕾舞剧院访问中国上演的《天鹅湖》《睡美人》,曾指挥日本名古屋交响乐团、爱知县艺术大学交响乐团、南京艺术学院交响乐团联合上演马勒作品《千人交响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指挥过南京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台北国乐团两岸三地联合演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和平颂》,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指挥上演过《猴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他还指挥过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交响乐团以及香港、台湾、上海等地的民族乐团。他的指挥风格刚劲洒脱激情勃发而又细致入微雅致清新。他除了致力于教学事业,培养了大量音乐人才之外,还参与广泛的艺术实践与社会活动,向广大社会群众普及交响乐知识。

 

1954年石中光毕业音乐会后与恩师范继森教授合影

石中光夫妇

2005年石中光指挥排练《和平颂》现场

1999年石中光指挥大型声乐作品《长江组歌》

20世纪80年代石中光与著名声乐教育家黄友葵教授(中)合影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石中光是新中国第一代指挥家,他的音乐人生历经了坎坷也经历过辉煌,他的指挥生涯与时代荣辱与共。他的指挥风格刚劲洒脱激情勃发而又细致入微雅致清新。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艺术的严谨和执着精神,引领着江苏音乐艺术的挺拔走向。

幸福的求学生活

石中光1934年11月27日在上海凤阳路石家宅第出生,祖籍浙江鄞县,父亲石人望是中国著名的口琴大师,母亲钱文玮是小学教员,会弹钢琴,一位贤良的主妇。石中光兄妹二人,妹妹叫石中玫。石家家庭环境优裕,音乐气息浓厚。父亲石人望早年就读东吴大学,学的并非音乐,但他却十分热爱音乐也极具音乐天赋。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滩,石人望凭借口琴艺术做了大量音乐普及工作,直至五六十年代他还活跃在中国乐坛上。国庆十周年,周恩来总理特邀他赴京演出并提供高规格礼遇。石人望对我国现当代音乐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后来成为著名音乐家的洪潘、葛朝祉、高芝兰、朱践耳等都是从学习石人望口琴开始跨进音乐之门的。

儿时石中光在口琴声中耳濡目染,无师自通,两三岁时,爸爸递一只口琴过来,石中光便径自吹奏起来,很像那么回事,惹得爸爸乐不可支。父亲见石中光音乐天赋好,就叫他从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的姑姑石圣华学习钢琴,为石中光的人生之路开启了音乐之门,石人望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一位经过正规音乐院校学习的音乐家。

童年石中光聪敏伶俐活泼爱动,能弹能吹能唱能演。1940年,钢琴家王瑞娴创办的上海儿童钢琴学校面向社会测试儿童音乐才能,六岁的石中光一举摘冠。十四岁时,石中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投在著名钢琴家范继森先生的门下。范先生是俄籍钢琴家查哈罗夫的学生,是位杰出识才的老师,十四岁的石中光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大孩子,但他在音乐上的超人悟性却很讨范先生喜爱,石中光跟随范先生左右,师生俩形影不离情同父子。

钢琴指挥双双精研

石中光毕业后留校当了一名钢琴系的助教,并被范先生推荐给吴乐懿先生做研究生继续进修钢琴。不久,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发起组建中国第一个指挥系,留学美国的杨嘉仁先生,被委以重任当系主任,又调来马革顺等老师。石中光被贺院长物色作为指挥师资培养对象,调入新组建的指挥系,改从杨先生做研究生进修指挥,同时当杨先生的助教,边工作边学习。石中光一边学习指挥艺术,一边还协助杨先生承担本科“合唱课”教学,那时石中光已经使用肖斯塔科维奇的《森林之歌》、阿鲁秋年的《祖国大合唱》等较有难度的教材了。

五十年代中后期,石中光除了教学备课,潜心研读了许多音乐理论书籍,又通读了《莎士比亚全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等等名著之外,还发下宏愿,用78转老式唱机听遍上音图书馆收藏的所有唱片!1956年,应中国文化部的邀请,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音乐家来上音开办大师班,石中光凭自己钢琴与指挥出众的才能考取了指挥专家班。在专家班,石中光学习了各流派丰富的音乐作品,承袭了老师的尼基什派的指挥风格,和迪利杰也夫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1958年,著名声乐教育家黄友葵教授调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系主任,为充实教师队伍,她把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石中光的妻子叶惠芳调去,接着又向上音商调石中光。上音同事师长劝石中光留下,都说上音更接近国际乐坛,音乐交流与实践更多,更利于专业发展。可石中光为了黄先生的盛情难却,为了和新婚妻子共同生活,遂于次年毅然赴宁来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石中光夫妇一个指挥专业,一个钢琴专业,大大增强了南艺的表演专业教学实力。石中光在音乐系除教授钢琴外,还开设了“合奏课”“合唱课”等课程。夫妇俩在南艺音乐系努力地工作着。

来南京不久,石中光专业上就遇到了考验。应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机构的邀请,瑞典皇家芭蕾舞剧院来北京、上海和南京访问演出,双方商定乐队与指挥由中国方面负责,在演出三地当地解决,中瑞合作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按日程,剧团到南京只留一天合练时间,抵宁当天合练,当晚即演出。上海方面的指挥由石中光的老师著名指挥家杨嘉仁教授出任,南京方面则由石中光担当。石中光初出茅庐,尚无指挥大型芭蕾舞剧的经验,为了更出色地完成演出任务,石中光追随瑞典芭蕾舞团赶往上海,白天看杨先生与乐队和芭蕾合练,晚上到剧场观摩中瑞艺术家合作演出。上海演出一结束,石中光就连夜赶回南京,立即投入乐队排练。瑞典方面认为和南京合作“效果非常出色”。南京演出结束后的酒会上,瑞典芭蕾舞剧院的英国女总监三次向石中光敬酒表示感谢,芭蕾舞团团长特意将自己佩带的一枚饰有瑞典国徽的胸章赠送给石中光。这次演出,充分展示了石中光个人的艺术水平和工作作风,赢得了江苏音乐界的广泛好评。

欣逢盛世勤恳耕耘

文革以后,不惑之年的石中光迎来了盼望已久的艺术春天。石中光在南艺发起创建了实验乐团,担任艺术指导兼团长。待乐团积累了一定曲目后,石中光开始策划,面向社会、面向在宁高校举办“音乐爱好者音乐会”普及交响音乐。他利用自己和上海音乐学院深厚的人脉关系,请来许多优秀的“小天才”乐手与南艺实验乐团合作,还和荷籍大提琴家林克明合作演奏了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等等。那些“小天才”日后均在国际大赛上获得了重要奖项。每场音乐会石中光都亲自讲解,演奏前石中光总会语重心长地对观众说“音乐只有在安静中才能产生!”。以“音乐爱好者音乐会”为平台,石中光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也培养了大批观众。

石中光一贯注重个人艺术积累,注重专业修养的不断提升。他认为:指挥面对的乐手是一群敏感而又独具个性的人,要想统领好这一群人,你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力,扎实的专业技能,高水准的艺术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的确,一名指挥如果平庸无奇,面对乐队你不拉不吹不弹不打,何用之有?而石中光一站上指挥台,立刻精气神焕发,手起手落指挥棒挥洒自如,诠释作品一开口往往妙语连珠。他的风度和感召力像“气场”一样统驭着乐手们,叫你着迷一样地跟着石中光走!

1985年,几位青年音乐家策划“江苏青年艺术周”, 在南京首演贝多芬《第九交响乐》,这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大事,石中光应邀出任指挥。乐团集结了在宁各音乐院团的拔尖人才,邀请了当时国内最好的歌唱家邓桂萍、詹曼华、于吉星、杨洪基担任独唱,组成最佳演出阵容。石中光捧着一颗虔诚火热的心,准确完美地诠释了贝多芬和席勒用心血凝结的作品。在石中光的指挥棒下,现场演员、观众浑然一体,笼罩在崇高的大爱之中。《欢乐颂》激情澎湃的大合唱震撼了演员,震撼了观众,当然首先震撼的是指挥家石中光。当作品“贝九”最后一组和声结束在剧场穹顶时,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演员激动的泪水昭示着首演“贝九”的极大成功!当时社会各界反响极为强烈,它被誉为江苏乐坛一大盛事。

1986年,石中光接到率江苏音乐家小组访问日本的任务。出于民族自尊,他和出访小组其他作曲家、演奏家共同商定调整更换了能代表中方水平的曲目,把钢琴独奏曲目换成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左手协奏曲》,他又只身去上海音乐院找作曲家杨立青,如此这般地当面交代要求,重新编配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经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这才胸有成竹地奔赴日本。日方见到中方重定的曲目以及总谱,再不敢小觑。音乐会在日本名古屋艺术中心当时全日本最好的音乐厅上演。石中光指挥名古屋交响乐团和我方琵琶演奏家联合演出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石中光一行音乐家在日本受到了极高的礼遇,接连几天,东京、名古屋等地的报刊都竟相报道演出盛况。1995年,石中光随中国百人音乐家代表团再赴日本,指挥由名古屋交响乐团、爱知县艺术大学交响乐团和南京艺术学院实验乐团联合演出的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第八交响曲》,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展现了中国音乐家不凡的艺术功力,为江苏、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1999年,石中光指挥的大型声乐作品《长江组歌》在南京上演,这是作为文化大省的江苏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该作品从酝酿创作到正式演出历时四年,江苏省文联邀请多位知名词曲作家先后“过三峡、越两湖、下扬子”深入生活,苦心创作,数易其稿,最终形成由不同风格的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组成的一部大制作。上演这部宏大叙事的作品,江苏邀请了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加盟,又特邀国内著名歌唱家刘秉义、潘淑珍、戴玉强等担任独唱领唱。在排练的日子里,石中光往返上海南京两地十分辛苦劳累而再所不辞。公演时,石中光指挥这支强强联合的数百人的交响乐团、合唱团,驾驭随心收放自如。激情喷发时,刚劲洒脱;舒缓抒情时,飘逸曼妙;轻松活泼时,幽默雅致;他对作品的把握、他的指挥手势、气质风度、无不令人叹服。

南京民族乐团是一个享有盛誉的艺术团体,该团以传播弘扬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音乐为己任,在继承发展六朝金陵古乐及源远流长的江南丝竹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古都和江南特色的民族音乐创新之路。南京民族乐团自筹建以来,一直得到石中光的支持和关照,他被聘为乐团的“终身艺术指导”。南京民族乐团的乐队编制,乐手的调配,节目的设计,曲目的创编选择,以及节目顺序安排和舞台调度,石中光都精心参与策划。经他处理的乐曲无论合奏、重奏、独奏,艺术上的表现力就是上层次,不一般,叫人心服口服。2004年,南京民族乐团应邀赴奥地利维也纳作《猴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演出,演出了中国民族管弦乐《节日》《红楼梦主题曲》《花好月圆》等中外曲目,令极富音乐鉴赏力的维也纳听众耳目一新。维也纳施特劳斯乐团团长向着石中光竖起大拇指连说“顶级,顶级!”。维也纳副市长则大加赞赏:“有特色,非常地道!非常中国!”

2005年,由南京民族乐团创意,委托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原创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和平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式上演。这场演出意义非凡,参加演出的是南京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和台北市立国乐团海峡两岸三地的演奏家。《和平颂》是我国第一部以民族交响音乐形式表现南京大屠杀题材,沉痛悼念30万遇难同胞,强烈呼唤世界和平的大型音乐作品。这样的作品石中光渴望已久。这一次,石中光把多年的夙愿和喷薄的激情倾注在这部作品的演出之中,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强烈的民族情感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和平颂》演出盛事书写了中国当代音乐辉煌的一页!

数十年来,石中光指挥乐团合唱团数不胜数,除了上述乐事外,还先后指挥过江苏、南京许多重要演出活动。如1999年率南京民族乐团参加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并代表中国艺术家致辞;指挥前线歌舞团、江苏省歌舞团联合交响乐团、合唱团与歌唱家李双江、叶佩英合作上演著名作曲家“沈亚威作品专场音乐会”;指挥名震一时的“钟山合唱团”与歌唱家张建一、高曼华合作公演……

余音绕梁的尾声

回首七十多年人生之路,石中光始终忠于他所挚爱的音乐,从来没有游离音乐之外,去追求金钱物质,去谋求一官半职。一个献身音乐的人,为何要生二心?他告诫自己也告诫自己的学生们,应当“时刻想着你从事的音乐,决不要想着从事音乐的你”,这才是爱乐人的本分。只要站上指挥台,石中光浑身上下便浸透在音乐里。他对作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要求,来自于对作曲家作品总谱的全面细致的深刻研究。每一部演奏的作品,石中光都做到烂熟于心,绝无盲点死角,他无愧于“指挥家”的称谓。

音乐啊音乐,在这人世间,再没有比音乐更能使石中光魂牵梦绕的东西,也再没有什么东西比音乐更能激发石中光的性灵。他说:“音乐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她最抽象,却又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她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音乐带来了欢乐和光明,带来了希望和安慰,没有她,人们的精神家园将一片荒芜。我热爱音乐,如果可以选择,下辈子我还选择她!”

这就是石中光的心声——一位真正指挥家的永恒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