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金声玉振 誉满书坛
——记著名苏州弹词艺术家金丽生

陶春敏

艺术家简介

金丽生

祖籍湖北,回族,1944年2月生于上海。苏州评弹学校首届毕业生,师承弹词名家李仲康,基本功扎实,艺术全面,说表清脱有力,表演饱含激情,刻画人物生动,演唱韵味醇厚,台风稳健洒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成独特的说唱风格,代表作有长篇弹词《杨乃武》《秦宫月》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曾任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苏州评弹比赛优秀表演奖、新中国曲艺六十年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江苏省艺术贡献奖、江苏曲艺芦花奖终身成就奖等,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荷兰、新加坡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演出,备受赞誉。

不忘初心  传承勇担当

金丽生是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第三代传人,是该书的优秀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也是“李仲康调”的嫡传。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弹词代表性传承人,他深感责任重大,先后收录施斌、沈彬、郁群等13位弟子,传授《杨乃武与小白菜》和“李仲康调”,还精心辅导柳涛学唱《秦宫月》。2009年他担任《苏州评弹书目库》“李家《杨乃武》”演出本的整理和审稿工作,根据自己多年的说唱体会对脚本修改润色,并增加了回目名称,出版后受到读者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为了表彰他传承《杨乃武》的突出贡献,文化部在第五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上授予金丽生“长篇书目传承奖”。2012年又被江苏省文化厅表彰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

做好个人艺术传承的同时,金丽生也勇于担当集体传承和社会传承的责任,多次举办各类青年评弹演员培训班,参与组织研修工作,推动青年演员在说表、弹唱、创作等方面进行集体传承研习。在他倡导下,苏州大学于2003年开设评弹鉴赏课,至今已持续十几年,选修学生达数千人次。如今,“评弹艺术进校园”在苏州地区的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为培养年轻听众,赢得社会关注,推动社会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已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金丽生仍以饱满的热情致力于苏州评弹的传承保护。2013年组织成立苏州评弹表演艺术传承研究会并担任会长,总结记录评弹艺术家的经验体会,迄今已主编出版《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三册。2016年底参与筹建苏州市吴韵少年艺术团苏州评弹传习社并担任艺术指导,通过一年的教学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文艺工作者,金丽生始终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神圣使命,在艺术道路上坚持不忘初心,不断前行。

博采众长  艺术集大成

金丽生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艺术启蒙,学生时代对文艺的热爱与日俱增,不仅喜欢京剧、话剧,还迷上了评弹和电影。由于家庭成分的限制,他没能如愿考上大学,带着遗憾考入苏州戏曲学校评弹部(苏州评弹学校的前身),由于天资聪颖而且有演艺基础,很快成为弹词甲班的重点培养对象,得到朱介生、薛筱卿、周云瑞、景文梅、江文兰等名师的精心指导,打下了非常扎实的说唱基本功。

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金丽生于1962年8月跟随德艺双馨的弹词名家李仲康学说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思想开明的李仲康嘱咐他不要完全学自己,要多向严雪亭等艺术家学习,也要敢于质疑,勤于研究。在恩师影响下,金丽生谦虚低调、积极上进,艺术上开放包容,博采众长。他不仅完整继承了“李家《杨乃武》”,还顺应时代变化,结合自身特长和对书情书理的感悟,将长篇进行大胆剪裁和修改,使之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作为新时代说唱《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名家,金丽生具有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他基本功全面扎实,台风稳健洒脱,说表清脱有力,嗓音高亢明亮,弹唱韵味醇厚,表演富有激情,刻画人物生动传神,深受同行和听众的好评。

除了继承传统之外,他还精心打造了另一部代表作——长篇弹词《秦宫月》。该书的成功上演拓展了长篇弹词的表现题材,丰富了书目类型,为弹词界探索、开创了一条客观塑造历史人物的美学新路,使金丽生的说唱风格更趋成熟。

从艺50多年来,金丽生始终行走在学习、实践、变革、创新的道路上。不管是学唱流派还是塑造人物,他都能跳出机械模仿的桎梏,潜心研究人物,精心设计唱腔,经过改革后的李仲康调选曲《淑英夜思》《大堂翻供》和陈调选曲《林冲踏雪》既不失原唱的神韵,又独具时代新意。弹词选回《姑嫂翻案》中的“葛三姑”和《大郎做亲》中的“武大郎”,是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而成功塑造的两个鲜活人物。短篇弹词《四郎尽忠》更是展示其艺术独创性的一个精品力作,说表声情并茂,弹唱激越雄浑,还借鉴京剧表现手法,成功渲染了四郎尽忠的无奈与悲壮,每次演出都能深深打动和感染全场观众。

梯队建设  管理促发展

长期以来,金丽生始终遵循陈云同志“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指示,在担任苏州市评弹团常务副团长期间,坚持人才培养和书目建设“两手抓”,创造性地实施“梯队建设”策略,为苏州团在困难中发展、成长、壮大做出重要贡献。

他将青年演员分成三个梯队,聘请名家名师,结合书目排演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培养,利用重大赛事和国内外展演的契机提高声望。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使盛小云、袁小良、王瑾、吴静、王池良等优秀演员脱颖而出,成为评弹界的领军人物和书坛中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库。与之相应的是,苏州团以每年创作2部长篇、2部中篇、若干短篇开篇和年演出6000场以上,连续十多年名列全国曲艺团体之首。在历届江苏省曲艺节和文化部举办的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上,苏州团的一批新创书目纷纷亮相,频频夺得各类大奖。

特别是金丽生主抓的中篇弹词《大脚皇后》,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一鸣惊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创作奖和文华集体表演奖,开创了评弹节目获文华新剧目奖的先河,其后又获得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江苏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篇组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苏州市评弹团也因此连续四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为了寻求苏州团发展的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撑,他精心筹划和组织进京演出艺术团,以优秀的评弹书目向中央领导和首都观众汇报,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使苏州评弹团在关键时期赢得了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避免了人才流失,保证了发展潜力。

演出长篇弹词《杨乃武》

与赵慧兰演出弹词《四郎尽忠》

演出弹词选曲《杨淑英夜思》

在美国与盛小云演出弹词选回《武大郎做亲》

在加拿大演出,接受华人赠品

在台湾演出长篇选回《秦香莲·寿堂唱曲》

在书戏《长亭送别》中饰演林冲

参加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鼓曲新声》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