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暨省书协书法篆刻创作班在宁举办

授课专家丛文俊与学员们进行交流。

本报讯  3月12日至14日,中国书协与江苏省书协联合举办的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暨2015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书法篆刻创作班在南京举行。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文俊,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崔胜辉,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省书协副主席徐利明、李啸、王伟林,省书协秘书长王卫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继安,江苏省青年书协副主席潘敏钟,南京大学艺术中心主任黄正明,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主任谢少承等为学员授课、点评作品,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书法创作骨干和在宁各高校的书法专业学生140余人参加。

为全面展示当代书法篆刻的艺术成就,进一步推动书法事业健康发展,今年8月,中国书协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11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为将此次国展办成“高端、学术、纯粹”的专业大展,努力营造有利于书法创作的良好氛围,针对当前书法创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中国书协在全国巡回举办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江苏是此次巡讲的第二站。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旨在传导书法文化,倡导会员及投稿作者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尊重书法创作规律,静下心来、精益求精地搞创作,并通过自身实践,深入传统,挖掘经典,不断提高学养、涵养和修养。此次书法大讲堂针对性很强,具体、直观、个性化地为学员提供教学服务,让每一位听课者深受教益。

授课专家围绕“书法与文化”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堂堂生动精彩的书法文化课程。内容涵盖了选帖、临帖、创作,风格、审美、格调,形式和内容等。指导学员如何选择临习的书体、范本,如何寻找书写过程中的生动状态,如何追求个性和格调,如何随机应变地创作,如何用文化养书法、用书法展示文化的魅力,如何树立时代的责任和意识,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等。授课专家们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书法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与深刻涵义,他们在讲堂上与学员分享了自己的书法创作、投稿和评审经历,并就书法的学习与创作等诸多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交流,回答了学员们的提问,开阔了学员的艺术视野,提升了学员的创作水平,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本次大讲堂由中国书协负责策划、协调和选派专家,省书协具体承办,意在繁荣江苏书法创作,培养书法后备人才。省书协秘书长王卫军告诉记者,省书协承办这次活动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加强创作引导,推出精品力作。当前书坛存在着重视技巧轻视文化、重视形式忽视书法本体等不良倾向,通过举办这次大讲堂,更好地引导当下书法创作与审美,进一步丰富书法工作者的学养,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创作出书法精品;二是培养人才,优化江苏书法队伍结构。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培养书法青年人才就是培养江苏书法的未来。3月12日是植树节,大讲堂在这样的日子开班,有着特殊的含义。创作班学员大多是我省70后、80后的青年书法创作骨干。希望江苏书坛70后、80后的年轻人经过努力,成长为江苏书坛未来的栋梁。三是在江苏书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举办这次活动是省书协服务会员的一项重要举措,让学员在家门口就能免费聆听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的讲解,吸收正能量,在全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省书协将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手段,更好地服务于会员的需要,服务于江苏书法发展的需要。

一名来自苏州的学员说,“我是一名毕业于南艺书法专业的80后学员,非常荣幸参加这期创作班,现场聆听专家们的精彩课程,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创作经验,针砭时弊,现场评点,指明出路,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这期培训班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及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文化工程,这体现了中国书协和省书协的社会担当。希望这个活动越办越好,让更多习书者受益。”

(省书协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