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隽永之美 永恒之情 浩然之气
军旅随笔·徐承云将军书法展在宁开幕

本报讯    值建军九十周年之际,7月22日上午,由江苏省文联、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省安徽商会联合主办的“军旅随笔·徐承云将军书法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歧、雷鸣球,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冯敏刚,省人大原副主任柏苏宁,省政协原副主席李仁,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章剑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现场展出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徐承云将军近百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或典雅精致,或苍劲有力,或潇洒飘逸,体现了徐承云劲健朴茂的艺术面貌和扎实稳健的书法功力,蕴涵了一代儒将之精神气骨。

章剑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通过自身经历解释“将军书法家”:只有会军事的书法家,只有会书法的军事家,才能称得上“将军书法家”。同时,他以徐承云书法为例,扼要地阐释了“将军书法”的三大特点:一是正大。这不是指字型的大小和形体的端正,而是说路子正、气象大,将军书法总是坚持从传统出发,从正书入手,表现大格局、大气魄。二是厚重。将军书法家往往视书如战、视墨如海,视纸如场,视笔如枪,因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厚而不肥、重而不滞,充满着无穷的力量和满满的正能量。三是风骨。书法不仅是汉字的造型艺术,同时也是抒情言志的人文载体。将军的理想信念、浩然正气、爱国情怀、英雄本色都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之中。所以,“将军书法”总是有风骨、有精神、有热度,正如习总书记所倡导的那样,充满着“隽永之美、永恒之情、浩然之气”。

受江苏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影响,在宁不少将军退休后选择走进书画领域,他们的书画艺术已逐渐成为金陵书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承云就是将军书画群体杰出代表。徐承云,1946年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自幼酷爱书法。其书法风格多样,集众家之长,楷、篆、隶、行、草等皆有研究,作品得到了学术界和书法爱好者们的高度肯定与赞扬。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徐承云在书画界的成就,离不开多年的刻苦研习。徐承云17岁入伍,从战士到将军半个多世纪紧张而严肃的军旅生活中,他从没有间断过临习古贤碑帖和书写活动。由于长期在野战军担任各级军事主官,负有日常训练、战备、管理等军务重任,且流动性大,野外活动多,所以徐承云很少有机会大笔挥毫。但闲暇之余,他仍坚持练毛笔字,凡能用毛笔的机会绝不错过,始终坚守对书法的这份爱好和艺术上的追求。他还随身携带欧、颜、柳等名家字帖,一有时间就目读、心练。在报刊上见到上乘的书法作品,也会收存保留,仔细揣摩其结体、行笔、用墨及章法。退休以后,徐承云进一步潜心诗书艺术创作,刻苦钻研古今名家书论、碑帖、巨作,始终以战士的姿态和毅力刻苦临习碑帖,从中吸取精华滋养自己的书艺。

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徐承云首选楷书作为自己的主创书体。这是因为楷书的形态端正、平稳、安详,结构配搭匀称,章法形成清朗、整齐、字体方正,十分符合他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品格。在楷书领域,徐承云一向尊崇为楷法立典范的欧阳询体方笔圆之体,开创雄强书风的颜真卿以及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他博取各家之长,融于自己的书法创作,创造了符合自己审美喜好的书体。从他的正书中可见得:结体整齐、不拘不肥亦不瘦、不长亦不方,笔画端正,行笔点画工妙有气骨,内涵沉稳,宁静中见爽朗,坦然中见光明磊落,这是书品亦是徐承云之人品。

此次书法展是徐承云首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徐承云表示,举办展览一方面是为了能和书画界专家友人进行深入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多年来研习书法的一次总结,希望能留下更多美好回忆。     

     (曹龙钰)